今年江淮流域为何梅雨期超长
概述
入梅和出梅
在气象上,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,分别称为“入梅”和“出梅”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,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,7月上旬出梅,历时20多天。但是,对各具体年份来说,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、梅雨的强弱等,存在着很大差异。大气环流的变异性,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,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,有的年份,梅雨锋特别活跃,暴雨频繁,造成洪涝灾害。有的年份,梅雨锋不明显,出现“空梅”,形成干旱天气。
今年从6月上中旬,江淮地区陆续“入梅”,迄今超长版的梅雨已持续了整整一个多月,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,而近几日连续暴雨令长江下游各城市经历“大考”:陆空交通全面受阻,市内交通一度瘫痪,部分河湖水位飙升,居民超市、菜场部分菜价上涨。正当市民翘首期盼“出梅”时,7月20日起,副热带高压逐步西伸北抬,太阳“回归”,气温立马“脱离”了暴雨前后的凉爽。据江苏省气象局实时监测,21日上午,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南通温度已突破30℃。
告别了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的“拉锯战”,至此,今年江淮一带及南京的梅期达近40天,创下20年来“长梅”纪录,但“出梅”还不是最晚:最近60年来,南京最迟出梅的时间为7月30日左右。
今年江淮流域梅雨期超长的原因
“出梅”并不意味着雨水不会卷土重来。据江苏省气象局预报,“出梅”以后,副热带高压会逐渐增强,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,近期江苏省还有过程性降水,因此气象部门实时关注短时强降雨、雷雨大风、冰雹等对流性天气。